真的,不要再執著於體重幾公斤!那可能就是讓你瘦不了的關鍵之一!
我們的身體組成,包含「脂肪重量」,與肌肉骨骼器官結締組織….等加總的「瘦體重」。單純看體重,卻不重視體脂,就會出現以下的狀況:都是50公斤一樣身高的女生,一個體脂肪20看起來精實瘦;一個體脂肪30看起來胖!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脂肪與肌肉的體積不同,同樣都是一公斤,肌肉體積可是比脂肪小得多!
我們先不論體脂過多的健康問題,也不論生化荷爾蒙的影響,純粹就瘦身外觀來說,重視體脂肪數字的人,通常都能有效率地變瘦;反觀一個一直執著於體重的人,可能會一直在復胖地獄深淵。為什麼呢?
以下是一個粉絲的提問:
『我不想體重增加,我已經運動一個多月了,肌肉量增加,體脂率也減少,可是體重增加了快2公斤了,這是正常的嗎?我早餐吃一個麵包,中餐依一個便當來說,我通常只吃一半,最多2/3個,晚餐也吃不多,都不敢吃飽,因為看到體重一直增加,我就更不敢吃了!我該怎麼做體重才不會一直增加呢? 』
這個粉絲是很棒的例子!其實他已經在變瘦變瘦的路上,卻因為體重數字,破壞得他的飲食。當愈吃愈少,甚至少於身體的基礎代謝(身體維持生命每天需要的熱量)時,身體會自動降低基礎代謝力,熱量消耗變少,於是體脂肪開始累積。
我們的心理,容易因為每天量體重,重個0.5公斤就開始想不吃東西,開始打亂該有的飲食好習慣,於是,復胖之路開始。
你該重視的數字,是體脂肪,還有了解自己的基礎代謝。
每個月養成固定一到兩次測量自己的體脂,只要體脂有效率在減少,體重真的不該是評估瘦身的指標。所以,我很鼓勵大家把體重計換成體脂測量計,同樣都是測量,卻能夠了解自己的體脂狀況。
這次年度團購的機型,是TANITA頂規機種RD-953:





‧ 一星期從事運動訓練12小時以上者
‧ 隸屬於體育團體或運動事業團體,以競技為目標者
‧ 職業運動選手
‧ 從事肌肉量增加之訓練者,如健美健身等(我舉手!)
另外,不用手機來連動RD-953時,這台機器也有自動辨識功能:只要第一次設定完個人資料,之後站上去機器會自動辨別主人資訊,輕鬆站即可準確測量。RD-953也設計用顏色顯示來提醒健康,綠色是正常範圍,紅色就要小心趕緊好好保養身子了!
許多人一直對體脂計呈現觀望態度,是因為覺得使用起來很複雜,懼怕於繁複的設定!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現在較高端的家用體脂計,只有第一次使用時需要設定,日後使用其實相當的方便,就跟體重機一樣,站上去就好了呢!

一直以來我遇到與多朋友與學員,都跟我說:TANITA測量的體脂,數值偏高。我的看法是:「其實很多人的目測狀態,是跟TANITA測量的數值比較相符的」。而且,我寧可相信不漂亮一點的數字,督促自己變得更好;而非一個漂亮的數字,但實際身體狀態並沒有達到啊。
我們用體脂計測量體脂的方式,靠的是生物電阻:身體接觸電極片(腳下電片,這次RD953設計很美型,電片藏在玻璃下),讓無感電流通過身體,利用「非脂肪組織電流好通過(導電),脂肪組織電流難以通過(抗阻)」特性,測量出來的電流數值,便能換算轉換成相對的體脂肪量。其中準不準確的一大重點,在於最後一部分:將電流數值轉變成相對體組成對照的過程!如果背後可以參考的數據庫愈多愈廣,數據庫人種愈相近時,則愈容易符合實際體組成狀況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TANITA數值的原因:因為它是日本品牌,數據庫人種以亞洲人為主;並且TANITA是知名的品牌,因此背後數據庫也較悠久。
TANITA於1959年在日本開始製造及銷售家庭用體重計,在日本還有個體脂計博物館呢!
1992年,TANITA開發出第一台體脂肪計(好像印表機還是收銀台之類的……)。
接著1994年世界第一台家用體脂計誕生,也是TANITA(標示圖上model的高衩好fashion)。
2001年,第一台測量內臟脂肪的體脂計,原來已經長得很科技了!
TANITA有搭載Reactance Technology技術,所以測量值更精準,這也是為什麼醫療機構、健檢中心,經常看得見TANITA專業型體脂肪計。
商品享有台灣總代理西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年保固喔!
!不適用族群!
1.裝有心律調整器 (Pace Maker)者或其他體內機器者, 絕對不可使用本機體。本機體是將微弱之電流通過身體,有可能影響醫用電氣製品,造成錯誤之運轉而成為重大之事故之原因。
2.懷孕族群
3.服用可能導致體水分變動之藥品 (例如:利尿劑等) 者 ‧ 懷孕、洗腎或患有浮腫症狀者。
以下狀況測量將會出現誤差,請避免:
- 不要穿襪子量測,務必赤足
- 不要運動後量測,不要洗澡後測量,不要餐後立刻測量
- 不要放在地毯與地墊上測量,放在堅硬平面測量才適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