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SM好文 – 中風後訓練神經系統⚡

作者 Diba Mani, Ph.D. | Oct 17, 2019

神經創傷像是中風通常是不對稱的,因此更會導致患側無力與痙攣。儘管如此,證據顯示在中風後,有些人體動作仍然維持著神經的連動,因此訓練患側確實能夠重建肌力及神經通路。那復健師能考慮用什麼樣的復健訓練在他們的客戶呢🤔

單車訓練是一個選擇,進行手或手腳的單車訓練被測試出是能改善活動度的方式。那肌力的訓練呢?2019年10月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的一個議題中,研究者Yao Sun與E. Paul Zehr指出即使只進行單邊的訓練,力量訓練也會對神經可塑性產生重大影響。藉由交叉遷移,上下肢的力量樣皆明顯提升。比較中風者與神經完好者,交叉遷移的正面影響在中風的人的四肢、有訓練與沒訓練的半側更為顯著。

但等等!交叉遷移不止作用於身體左右半側,Zehr指出上下肢在動作時會共享神經控制元素(像是走路或單車訓練),所以其他有節奏的動作訓練皆能讓走路更順利。Zehr跟Sun在最近發表在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s的論文中提出了神經可塑性的這一奇妙詳情 – 可以將進步帶給非直接性接受訓練的四肢。其在一個為期6週的訓練計畫中,對慢性中風患者的手與腿進行中低強度飛輪訓練,主張有節奏的動作皆受相同的基本神經網路調節。

與四肢動物他們單肢受到傷害後並不影響運動能力相似,雙足的人類單肢受傷後可透過類似的神經控制機能去改善症狀。人類的肢體交錯調節存在於腿及上下肢這一事實,透過身體同側與對側的H反射波被證實,甚至非運動時也是如此。

毫無疑問的,Zehr and Sun對於神經可塑性卓越的能力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論點,尤其在中風後。在訓練計畫中融入更多『肢』對中風後重建肌力將有不錯的成效💪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
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