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都市傳說,叫做:要先減脂再來增肌!

都市傳說:要先減脂以後,再來增肌!
抱持這種說法的人,通常解釋起來是這樣的:「如果不先減肥,增肌以後會變得更肥壯!」
還沒開始運動前,就被社會給予的形象標籤給框架了,這是我不太喜歡的事,好像要鍛鍊肌肉、做重量訓練,大家要追求的都是變成健美運動員高肌肉量低體脂一樣;還沒達到增肌目的,就已經有了Body-shaming,那運動增肌這條路上一定會很容易放棄,心理壓力大大升高。
有的人建議女生體脂30多趴以上就要先減脂再增肌,這是十分不合理的,因為許多女性即使體脂30多趴,但健檢數字下指標都很正常,身體也沒有體感不舒服,卻被告知最好先減脂再來做重量訓練才會影成效,最後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是:肌肉合成效益變低,體脂開始溜溜球效應先低後變更高!
增肌與減脂,是兩種不同的代謝狀態
細胞會有「分解代謝」與「合成代謝」,通常短期不會一起發生,譬如減脂時,是脂肪細胞發生了分解代謝,儲存的能量釋出,所以脂肪細胞變小,這時候肌肉細胞也會一起分解代謝,所以單純從「細胞合成與細胞分解」單一因素下看,減脂的時候很難不掉肌肉量,因為肌肉細胞也會進行分解代謝,甚至過度減脂時,連骨質都會變差。
多數人減肥都沒辦法忍受拉長時間以年為單位,慢慢健康的減肥,以至於身體會處在高分解代謝環境下,瘦得快,肌肉卻也掉的多,於是為了增肌開始增加飲食攝取後,就開始復胖,於是又不敢多吃,沒力氣練,練完又沒營養,導致肌肉根本無法產生合成代謝,因為所有肌肉成長的因素都被消除了,最後變成肌肉增不了,變瘦卻又發胖,導致灰心無比!
回頭看肌肉要成長增加時,肌肉細胞必須進行合成代謝,除了靠足夠強度的重量訓練,也需要足夠的營養攝取,所以當身體處於合成代謝環境下,理論上脂肪細胞也不會是在分解代謝狀態。看到這邊是不是感到有點灰心?但以上是單看細胞代謝觀點,沒有各種因素的加乘介入,請記得當我們看待身體素質改變時,是『不會只看單一因素』的!
拉長時間軸,你就有機會在時間區間內增肌與減脂!
身體適應性,會因為個人行為模式與生活環境產生差異化,這也是為什麼有了科學知識基礎後,會發現真實生活中會發生許多狀態似乎與教科書不符合?研究發現有幾種人,是可以做到在一個時段區間內,增肌與減脂目標都達成的,譬如:
專業運動員(他們對於運動強度掌握與營養規劃都很清楚有經驗,血糖控制能力好,胰島素敏感度高,並且身邊為之量身規劃的專家多);
還有剛開始運動的小白(新手蜜月期,肌肉合成效益特別好,而且從不運動到開始運動,非常容易創造出熱量消耗,因此很容易達到增肌減脂目標);
過度肥胖的人也可能,你會發現體脂越高的人越容易快速降體脂,體脂越低減一點點都困難,那是因為他們脂肪存量很高,容易一增加活動量,脂肪就被釋出當成能量使用,因此可以運動增肌的同時體脂也降低很快。
我們都會渡過新手蜜月期,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安排週期換訓練,定期改變運動方法,讓身體可以一直創造出「增肌蜜月階段」,這也是為什麼專業運動員更能夠做到一起增肌減脂,因為他們熟悉運動。一個良好的週期化訓練,會拉長到以年為單位,最少也必須以月為單位,所以請記得在改變身體健康與身體組成的心理狀態準備, 一定是做好「長期規劃」的心理準備的。
當能夠掌握『運動強度』、『週期化運動』與『搭配營養攝取』取得平衡後,就能往自己想要的體態邁進,在拉長時間軸後,逐漸變成肌肉量也增加、體脂也降低的狀態(而體脂高低就是個人的選擇,只要在健康範圍、健檢過關的狀態下都好,不一定要被健康指標的體脂給制了,譬如女性體脂30以上,明明很健康,但因為指標說你不健康,就覺得天就要塌下來了~這都是慢性壓力,最後會影響身心平衡的。)
想減脂,就應該先重視增加肌肉量
增加肌肉量,必須做力量訓練為主,而不是選擇有氧運動為主。

雖然運動初學者一開始做什麼運動都會增加肌肉量,因為對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身體而言,做任何運動強度都是高的,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即使只是慢跑,你都可能感到無法持續三分鐘以上,因為這時候身體沒有被強化過,慢跑對身體來說強度很高!但隨著身體進步,很快這些運動就會強度變低,強度過低的有氧運動,長期來看對增肌效益很低。
延伸閱讀:為何瘦不了!沙發馬鈴薯的燃脂秘密!
從長遠看,增加肌肉量,才會對長期減脂效益好,因為身體新陳代謝增加,這是肌肉細胞們促成的。
為什麼新陳代謝會變好?
進行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質量,肌肉量提升,就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。
飲食後血糖會提升,這時胰島素可以促進葡萄糖進入肌肉和其他組織中,降低血糖水平。

能存醣的地方除了肝臟,還有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,優先順序上,肌肉會優先於脂肪,所以肌肉質量增加,存醣的空間就會增加,血糖控制就變好,而且脂肪細胞能搶到的醣也會變少。當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得遲鈍時,就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的情況,這是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。

當肌肉細胞吸收葡萄糖,並使用它作為能量來源,就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處理葡萄糖,進而減少胰島素的需要,所以分泌量可以減少。另外,肌肉訓練還可以促進胰島素受體的數量和活性,進一步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(就是分泌少少的身體就有反應了,所以叫過敏感度提高)。
還有當肌肉搶走了葡萄糖,脂肪能存到的就變少了,真是一舉數得!
重量訓量強度足夠時,可能食慾被抑制
重量訓練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,可能會抑制食慾,為什麼呢?
當交感神經被刺激時,身體會產生類似壓力的生理反應,例如:心跳加快、呼吸頻率變快變深和出汗,此時身體進入『交感神經興奮狀態』。身體會釋放出一些激素,如腎上腺素、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,這些激素會刺激身體產生能量,才能夠使身體有足夠的力氣來應對外界壓力,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對身體而言就是一種急性壓力。
當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時,這些生理反應有助於提高身體能量消耗,進而抑制食慾。
我與許多自己的學生,當重訓強度足夠時,運動完都不會想吃東西,當然為了營養攝取,還是要盡快攝取營養進入。而一些長時間輕度有氧運動後,明明能量消耗少,卻反而容易感到飢餓,譬如泡在泳池裡面,此時就要避免自己吃進過多食物。
目前研究上多指出食慾抑制這塊非常因人而異,大家不妨多多觀察自己的身體,能多理解身體一點,是非常好玩與有成就感的事,你會發現,其實你不太了解自己天天相處的身體呢!
回到主題上,只有一種人必須要先減脂後再來運動才安全,那就是病態肥胖者,因為體重過重導致關節壓力大,此時運動可能會對身體關節產生損傷,這時才會建議他們先用飲食控制來減重後,再來加入運動訓量。
請記得,如果你想減肥,就請優先增加自己的肌肉量喔!